缠师讲坛-解构缠论,成就缠迷!

搜索

20150331经济金融

[复制链接]
szwangcw5 发表于 2015-3-31 0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缠迷您好,关注了这么久,何不登入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加入

x
本帖最后由 anhuilrs 于 2015-3-31 06:47 编辑

导读:

  •  京津冀定位较大调整 三地错位发展仅北京1个中心
  •  传统银行全面试水互联网金融 专家:将来或是主力军
  •  北京土地出让成交量下滑 房企抱团拿地渐成常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zwangcw5 发表于 2015-3-31 06:40 | 显示全部楼层

传京津冀定位较大调整 三地错位发展仅北京1个中心
  2015-03-30 07:06:05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将出炉,传定位有较大调整
  本报记者 施磊 发自北京

  京津冀协同发展在宏观上已成为国内发展的顶级战略之一。自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已一年有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更将其列为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并列的三大经济带战略。但由于京津冀三地定位及利益协调牵涉面极广,顶层设计的困难比预期的要大,据称相关规划纲要改了十几稿,仍有争议。据报道,经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审议研究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将于近期发布。
  据知情人士透露,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原则,早在今年2月10日由习近平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九次会议就定下了基调。
  新华社当天报道说:“习近平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目标要明确,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调整经济结构和空间结构,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新增长极。思路要明确,坚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举措。方法要明确,放眼长远、从长计议,稳扎稳打、步步为营,锲而不舍、久久为功。”
  从目前媒体报出的《纲要》内容看,据知情人士称,从来没有哪一个规划纲要如此细致,力度如此之大,细致到哪些企业搬到哪个区域、每一条路修到哪里都写得清清楚楚,而且有每年的进度表,有问责举措。如产业转移方面,《纲要》明确列出北京二环内、三环内企业要转移多少。交通一体化的清单会具体到现在北京、天津、河北有多少断头路,怎么解决;交通部、铁道部、交通厅委、民航总局分别承担什么责任。此外,《纲要》还确定了2015年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有很多行政壁垒和重大项目,在高层协调下,将会“出人意料地加大推进和落地”。天津市滨海新区区委书记宗国英称,《纲要》对地区发展的约束比“十二五”规划还厉害,针对性更强。
  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信息项目的负责人之一、安邦首席研究员陈功认为,这些信息显示,对于存在颇多争议和难点的京津冀一体化,中央干脆大包大揽,从战略到实施细则再到具体工作做了通盘设计。下一步,就是三地政府如何操作和执行的问题了。从目前的观察看,各个地方对此《纲要》的态度很复杂,热切、急迫同时又很纠结。
  中央顶层设计具体到细节规划
  据报道,即将出台的《纲要》对与原来京津冀三地上报的“北京四中心、天津四中心、河北五中心”定位进行了较大调整。除了北京保持政治、文化、科技创新、国际交往四个中心地位不变外,天津的定位调整为一个基地三个区,即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定位调整为四个基地,主要涉及到产业转型升级、商贸物流、环保和生态涵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据参与《纲要》编制的人士说,“调整后强调只有北京这个中心,多中心就等于没中心”,顶层设计更加重视三地的错位发展。
  北京四中心定位确定,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方向开始明晰起来。北京市常务副市长李士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符合首都战略定位的功能和产业,要进一步调整提高,不符合的则要依法疏解。“2015年北京下决心疏解一批教育、医疗项目,推动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外辐射。”2015年北京将出台一份“疏解”清单,内容包括疏解一批制造业、一批中心城区批发市场、一批院校、一批医院,以及若干个行政事业单位。
  在产业发展布局上,北京的思路已明确:原则上不再发展一般制造业,做大做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业创新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及节能环保朝阳产业。
  突出北京 津冀不再提中心
  解决三地错位发展是难点
  陈功在内部讨论中表示,京津冀一体化要对巨大的差异做战略整合,京津冀发展的不均衡,根本原因是三地的发展战略存在根本的冲突和不协调。北京的发展战略在很长的时间是强化第三产业,这种做法已经见成效了,2014年北京服务业的经济占比达78%;天津的发展则是搞大产业、重产业,而且空间方向与北京完全不一致,与北京并不容易接轨;河北则是搞资源型产业、重工业(如矿山、钢铁),三地发展出现这样的冲突和不均衡是长期形成的,而且与巨额投资有关。现在搞京津冀一体化,能在多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疑问很大。这就像三辆汽车在不同的路上往不同的方向跑,而且已经跑了几十年,现在忽然间说,往南的要往北,往北的要往南,往东的要往西,大家要聚在一起,难度肯定极大,而且投入资源也会极多。
  京津冀一体化中要素和产业转移的影响不容低估。根据目前京津冀一体化的基本态势,北京定位于向外输出者,“承接合作”是河北的重要任务。北京要疏解非核心功能,具体表现在人口外迁和产业外迁。在产业调整上,北京将会限制工业发展,迁出部分工业。实际上,北京的工业发展近年一直受到限制。2014年北京的第二产业生产总值为4545.5亿元,几乎比同期上海少了一半(上海第二产业增加值为8164.79亿元)。这证明了北京的城市定位是正确的,反映了首都功能和首都经济的特点。对北京来说,本来就没有多少工业,如果再在政策要求下大量迁走,不仅对缓解北京的城市病起不到什么作用,还可能对北京形成釜底抽薪。
  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打响第一枪
  不论《纲要》最终如何部署,“北京中心”地位和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是没有悬念的。事实上,早在今年年初,位于北京中心城区,被称为长江以北最大的服装集散市场的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和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已经着手搬迁。但因为这两个市场规模太大,往哪儿疏解、谁来承接,都不是一时一地能确定和落实的。可能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中承担商贸物流基地功能的河北省多个地区,已经开始进行抢夺。今年1月1日,河北廊坊新动批红门服装城已经开业,超过8成商家来自北京。有“动批”经营方被拉到河北白沟、永清等考察,还有大红门商户到怀来、廊坊、石家庄等地接洽。
  就在《纲要》被传即将发布的3月27日,“协同发展、共赢未来——2015年非首都功能疏解京石对接会”在北京召开。这一回,是石家庄出手了。
  在此次会议上,两市就京石两地商贸产业疏解深入对接,达成了高度统一。北京西城区和丰台区政府认为石家庄承接北京商贸、物流产业具备天然优势,乐城国际贸易城规模庞大、规划理念先进,北京西城区、丰台区将积极引导所辖地区商户入驻项目,促进商户在石家庄生意做大做强。
  石家庄市副市长刘文鹏在对接会现场表示,石家庄会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外迁提供全力支持。对此,业内人士认为,石家庄正借非首都功能外迁之势,抢占先机,并高调承接动批、大红门的外迁。
  承接北京外迁商贸河北领先天津
  从北京区位特征看,河北、天津是承接非首都功能的天然最佳选择。而在这一年中,河北、天津两地对外迁优势资源的争夺就从未停止。
  有消息人士透露,《规划》将明确三地区域定位:其中,北京被定位为“研发中心”,天津将致力打造成为“全国先进制造业基地”,河北则朝着“全国物流基地”的方向发展。
  基于河北的角色和功能定位,近日,石家庄在冲刺“商贸物流中心”的角逐战中动作不断,而此次非首都功能疏解京石对接会上,政府层面的积极表态被视为巨大的政策利好。
  京石对接符合双方的需求和利益,中国市场学会批发市场发展委员会理事会副秘书长许鹏飞认为,北京非首都功能外迁很迫切,而石家庄正在做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现代服务业会是石家庄未来发展的重头产业,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将大有可为。站在从业者角度来看,批发行业从业者不希望“散”,而是希望整体的转移,未来石家庄在承接北京批发业态转移过程中需要做相应的部署。
  “在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战略布局中,对外疏解一部分产业既是给这个大都市的减负,又是给河北区域经济的一个增量,这是各方多赢的一个政策。对于河北商贸行业来说,更是一个历史机遇。”石家庄乐城国际贸易城董事长林乐平在会上表示,石家庄是距离北京最近的省会城市,京九大动脉上最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拥有非常良好的商贸基础。石家庄承接北京商贸批发行业的疏解,能最快地形成商贸大市,从而带动冀中南地区城市发展,是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北京商贸疏解政策和广大商户希望外迁后能做大做强的多方利益。
  京
  政治中心
  文化中心
  科技创新中心
  国际交往中心
  津
  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
  国际航运核心区
  金融创新示范区
  改革开放先行区
  冀
  产业转型升级商贸物流
  环保生态涵养以及科技成果转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zwangcw5 发表于 2015-3-31 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银行全面试水互联网金融 专家:将来或是主力军
评2015-03-30 07:25:28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30日电 (金融频道 汪洁)近日,工行、招行纷纷推出发展互联网金融的战略,已经从简单的网上银行延伸到电商平台、全面的金融服务平台方向。对此,专家认为,这是互联网金融倒逼传统银行进行改革的结果,但二者会是竞合关系,将来有可能融合,随着发展,银行系互联网金融平台或是互联网金融界的“主力军”。
  传统银行的互联网金融“逆袭”一波一波来临
  近期,传统银行真正开始了一些大动作。工行推出e-ICBC体系,主要是三个平台:电商平台融e购、社交通讯工具融e联、直销银行融e行。业内认为,工行以电商平台积累大数据,核心思路仍然是将用户圈在自己的范围之内,客户有什么需求,其就提供什么业务,这是e-icbc之下,工行提供电商、提供IM,提供直销平台等的逻辑。
  招行也于近期低调推出了“小企业E家”。与工行力图打造电商平台不同,小企业E家围绕中小企业"存、贷、汇"等基本金融需求,开发了企业在线信用评级、在线授信、创新型结算、在线理财等互联网金融产品,一网打尽中小企业的其他如闲散资金理财、生产链条、内部管理等多方面所需的金融服务,创新思维可见一斑。
  招行在小企业E家的介绍里表示,互联网金融脱媒进程中,商业银行独立承担了账户、结算、清算、收单、反洗钱等大量管理和运营成本,但在紧密贴近用户需求的新型互联网金融机构挤压下,银行正不断被"后台化"和"边缘化","存、贷、汇"遭遇全方位金融脱媒,使得商业银行正逐渐退化为整个金融链条的OEM商,并被残酷地甩在价值链的尾端。金融脱媒不可逆转,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遵循互联网的生存法则,在全新的行业分工和要素分配过程中掌握主动、顺势突围。
  工行、招行的新动作反映出传统银行的觉醒。两年前这些银行的想法并不如此。在2013年年底的第九届中国电子银行年会上,就有多名银行业人士对中新网金融频道表示,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不是冲击,许多国有大行早在10年前就开始探索互联网化。当时这些国有大行人士所指的互联网化,更多的是网上银行、电子银行,将存贷汇等核心业务搬上互联网,使得金融服务更加便捷化。随着余额宝、众筹、P2P、直销银行等多样化的互联网金融形态的出现,国有大行也纷纷探索新的互联网金融形式。
  银行系互联网金融将来或是互联网金融“主力军”
  近日也有多家银行发布年报,多家银行2014年全年净利润增幅降至个位数,如工行去年实现净利润27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1%,增幅比去年下降了5.1个百分点;交行去年实现净利润658.5亿元,同比增长5.71%;增速最高的中国银行(601988,股吧)去年净利润为1696亿元,同比增长8.1%;不良率最高的农业银行(601288,股吧)净利润增幅为8%。
  与此对应的是,一些股份制银行去年实现了利润两位数增长,比如平安银行(000001)净利润就实现了30%以上的增长,其中间业务的增长达到了70%以上。
  业内认为,中国金融业改革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利率市场化使存贷利息差进一步收窄,也对银行业利润的增长形成了挑战;这些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的银行,主要依靠的是拓展中间业务,未来银行可以通过拓展更多的中间业务,针对客户的实际需要来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寻找新的盈利增长点。发展互联网金融或是突破口。
  中国小额信贷联盟理事长杜晓山对中新网金融频道表示,工行等宣布互联网化,发展互联网金融,实际上是互联网基因的机构倒逼其改革的结果。传统银行最大的弱点是没有以客户为中心,互联网金融的基因首先是看客户有什么需求,银行不做什么他来做,查缺补漏。
 “互联网金融可以简单的理解为‘金融基因’+‘互联网基因’”,他表示,现有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大体分两拨,一拨是传统银行和传统金融机构利用互联网技术、利用互联网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来做互联网金融;另一拨是电商和互联网金融机构和企业,互联网的基因和组织来向金融业的扩散和延伸。当前互联网金融能发展得那么迅速说明传统银行在金融服务的供求上做的不够。
  对于二者的关系,杜晓山表示,银行互联网金融平台与其他的互联网金融平台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不存在谁取代谁,有可能融合,双方是‘主力军’和‘地方军’的关系。,“互联网金融是‘地方部队’,传统银行发展互联网金融之后可能成为‘中央部队’。”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目前一些年轻客户不再去柜台,喜欢在网上解决吃穿住行等方面的问题,银行为了激活这些存量客户,就必须发展互联网金融。随着大力推进互联网金融产品、搭建一站式服务平台,未来银行可以与互联网金融机构全面竞争。(中新网金融频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szwangcw5 发表于 2015-3-31 06: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zwangcw5 于 2015-3-31 06:51 编辑

北京土地出让成交量下滑 房企抱团拿地渐成常态
2015-03-30 07:30: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3月30日电(房产频道 孙建永)上周五,随着北京通州台湖镇亦庄新城住宅用地的开标,一季度北京土地市场全部地块将出让完毕。据北京国土资源局及亚豪机构的数据统计显示,一季度北京土地市场共成交地块28宗,经营性用地为25宗,其中房企联合拿地数量占比近半。
  出让地块数量和出让金双双下滑
  据了解,作为北京一季度最后一宗也是3月份仅有的住宅地块,通州台湖镇亦庄新城地块亦受到多家房企关注,共计得到万科及其联合体、住总、建工三家竞标主体参与投标。该宗地的出让底价为19.49亿元,参与竞标的3方企业中,首开、万科和千方集团联合体报价最高为20亿元,另外两方报价也接近20亿。预计该地块的出让结果将在3月底公布。
  一季度北京土地市场收官,从整体成交地块的数量和成交金额来看,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来自亚豪机构的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北京共实现土地出让28宗,同比去年一季度减少了22宗,建设用地面积173.61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399.25万平方米,同比分别减少57.3%和42.4%。其中,经营性用地共计25宗,受到土地供应减少影响,宅地成交量明显减少,仅为11宗,同比减少一半。
  土地出让金方面,据统计数据显示,以通州台湖镇地块20亿元出让金额计算,一季度北京将有484.73亿元出让金进账,相比2014年一季度减少269亿元,降幅达到35.7%。据悉,成交数据的走低,主要是受到推地节奏的影响。对此,亚豪机构副总经理任启鑫分析称,2014年整体的市场低迷以及地价的高企,使得部分房企对于土地市场“心有余而力不足”,为避免地块受到冷遇甚至出现流标,国土部门也放缓了推地节奏。
  房企联合拿地趋势愈加明显
  值得注意的是,在一季度北京成交的25宗经营性用地中,有12宗地块为房企联合拿地。如果台湖镇地块最终为万科联合体摘得,联合拿地数量将达到13宗,占比超过一半。
  从联合出手拿地的房企中不难发现,品牌房企结盟拿地趋势更加明显。华润、招商、首开、龙湖、北京建工、金融街(000402)、金地等房企不时出现在联合拿地的名单中。其中,1月7日,现场经过53轮的激烈竞拍,由华润首开平安联合体以86.25亿元夺得丰台白盆窑地块,引发新年土地市场不小的震动,该地块也成为北京新的总价地王。
  其实,在全国范围内房企联合拿地现象并不少见。万科、保利、华润、五矿、融创等房企于近年曾多次联手拿地。就在几天前,华润联合珠海华发以70.52亿元竞得上海闸北区市北高新(600604,股吧)技术服务业园区N070501单元10-03住宅办公地块,成为今年以来上海土地市场最高成交总价。
  来自《杭州日报》年初的报道称,在2014年杭州土地市场拿地前十的房企中,合作拿地是最主要的方式,如绿城、平安等,即是通过和万科、九龙仓、金地等房企进行联合的方式完成了土地储备。据业内的分析称,房地产市场竞争加剧,房企对地块的选择和购买更加谨慎,从控制市场风险和缓解资金压力方面出发,开发商乐得“抱团”拿地。
  未来土地供需将现调整
  受到房地产市场低迷和土地供应趋缓等影响,一季度北京等城市土地市场表现平淡,随着三四月份楼市逐渐转暖,未来土地市场将有怎样的表现,或许从新近出台的楼市新政可以一窥端倪。
  3月27日,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优化2015年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提到要对土地供应做出整体调整。《通知》要求,对住房供应明显偏多的市、县,或在建住宅用地规模过大的市、县,应减少住宅用地供应量直至暂停计划供应;住房供求矛盾比较突出的热点城市,应根据市场情况有效增加住宅用地供应规模。
  对此,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认为,坚持分类指导、因地施策,提出合理安排住房及其用地供应规模、优化住房及用地供应结构等不是没有道理。两部委楼市新政真实意图主要有两点:一是短期内调结构去库存;二是中长期通过土地政策转换促使地方政府、房企转型谋求新的发展方式。
  目前,由于商品房市场整体库存较高,城市间供需极不平衡,未来土地市场供应将根据不同城市进行有增有减地调整,具体市场表现如何,我们唯有拭目以待。(中新网房产频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站地图

QQ|更新日志|版权声明|小黑屋|手机版|国恒缠师缠论谈 ( 鲁ICP备2022038653号-2 )

GMT+8, 2025-4-5 00:04 , Processed in 0.084619 second(s), 3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快速回应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