缠师讲坛-解构缠论,成就缠迷!

搜索

走进毛泽东:我们饿极了

[复制链接] [分享二维码海报]
 作者| 澈水清泉 发表于 2019-10-14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缠迷您好,关注了这么久,何不登入享用更多功能?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加入

x
我们饿极了(一九一九年七月十四日)

我们关在洞庭湖大门里的青年,实在是饿极了!我们的肚了〈子〉固然是饿,我们的脑筋尤饿!替我们办理食物的厨师们,太没本钱。我们无法!我们惟有起而自办!这是我们饿极了的哀声!千万不要看错!
  根据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创刊号刊印。署名泽东。

-

精神食粮短缺

---

难道走路是男子专有的(一九一九年七月十四日)

一个女学校里的办事人,把学生看做文契似的收藏起来,怕他们出外见识了甚么邪样。《新青年》〔1〕一类的邪书,尤不准他们寓目。此次惊天动地的学生潮,北京的女学生聚诉新华门。贫儿院的小女孩子,愿到监狱替男学生抵罪。这个女学校的学生独深闭固拒,一步也不出外,好像走路是男子专有似的。
  根据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创刊号刊印。署名泽东。

注释
  〔1〕《新青年》月刊,陈独秀主编,1915年9月在上海创刊,当时名《青年杂志》。从1916年9月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早期提倡民主,反对封建,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俄国十月革命后,宣传、介绍过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1920年9月第八卷起,实际上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机关刊物。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一度成为中共中央的机关刊物。1922年7月休刊。1923年6月改出季刊,成为中共中央理论性机关刊物。1925年4月起出不定期刊,次年7月停刊。

-

学校怕学生接触到造反思想


尤其像《新青年》这种刊登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刊物

---

哈哈!(一九一九年七月十四日)

 青岛问题〔1〕发生,湖南学生大激动,新剧演说,一时风行。有一位朋友对我说,一位老先生,因为他的儿子化装演剧,气得了不得,走到学校问先生,开口便说,“我的命运如何这么乖?养大的儿子竟做出那么下流事!”我听了这话,忍不住扑的一声,哈哈!
  根据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创刊号刊印。署名泽东。

注释
  〔1〕青岛问题,指1919年春巴黎和会拒绝归还我国山东青岛一事。

-

毛泽东青年时和当时老一辈人的代沟看起来比我们现代社会要大很多啊


毛泽东是新思想的代表


那些老先生们的老思想,陪着老先生们一起殉葬给了旧社会


---

女子革命军(一九一九年七月十四日)

或问女子的头和男子的头,实在是一样。女子的腰和男子的腰实在是一样。为甚么女子头上偏要高竖那招摇畏风的髻?女子腰间偏要紧缚那拖泥带水的裙?我道,女子本来是罪人,高髻长裙,是男子加于他们的刑具。还有那脸上的脂粉,就是黔文。手上的饰物,就是桎梏。穿耳包脚为肉刑。学校家庭为牢狱。痛之不敢声。闭之不敢出。或问如何脱离这罪?我道,惟有起女子革命军。
  根据1919年7月14日《湘江评论》创刊号刊印。署名泽东。

-

哈哈哈有意思,新中国男女平等的想法最初是这么来的么


葬送了华夏一夫一妻多妾制的优良传统


不过,裹小脚这种陋习真心欣赏不了

回应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站地图

QQ|更新日志|版权声明|小黑屋|手机版|国恒缠师缠论谈 鲁ICP备2022038653号-2

GMT+8, 2025-1-25 01:38 , Processed in 0.096932 second(s), 25 queries .

Dz X3.4

© Comsenz

快速回应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